羌族节庆旅游与民族节日变迁
谢军
阿坝师范学院,四川 汶川 623002
[摘要]羌历年也称“日麦节”,是羌族人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这一节日仅在羌族聚居地举行,时长一般为三到五天,有些羌族聚居地会持续十天。羌历年由于在时间点上与国庆节重合,因此,羌族聚居地也成为我国人民节庆旅游的选择之一。羌历年的举办目的及参与者,随着社会发展也在逐渐改变,本文将以羌历年为例,探讨节庆旅游与民族传统节日变迁的关系。
[关键词]羌族;节庆旅游;民族节日;变迁关系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20)29-0016-02
引言羌历年(日麦节)就是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代表之一,这一节日的举办方式、参与者随着近年来羌族旅游事业的发展,以及节庆旅游的兴起而逐渐发生变迁
[1]。以羌历年为例,如何看待节庆旅游为民族传统节日造成的变迁,如何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值得整个社会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 关于羌历年羌历年也有羌年的说法,在羌语中被称为“日麦吉”或者“尔玛吉”,对羌族人的意义就好比那达慕大会之于蒙古人、新年之于汉族人一样,是羌族的“新年”。与汉族相同,羌族人在庆祝羌历年的时候会停止劳作,盛装出行,举行祭祀、串门、吃团圆饭等一系列具有仪式感的节庆活动。通过对相关文献及其他资料的调查可知,羌历年的出现是为了满足羌族人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愿望,同时也表达了早期羌族人对神灵及先祖的憧憬
[2]。不可否认的是,羌历年及其他羌族传统节日不仅起到了维护羌族社会稳定的作用,也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 羌历年在近年来的变迁由于羌历年在时间上与国庆节有较高重合度,而当前社会经济建设水平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人们有充分的经济条件进行节庆旅游,因此,在一部分选择在国庆节前往羌族聚居地参与羌历年的社会群体的影响下,羌历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迁。
(一)规模及内容
为承接越来越多的旅客,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羌族聚居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热衷于推行当地的旅游节庆活动,这就使羌历年原本以单个村落为单位的庆祝规模,逐渐转化为以数个乡镇及村落联合举行的大型庆典活动,羌历年的规模因而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参与羌历年,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提升羌历年庆祝规模的同时,也对原有羌历年的内容进行了一定调整。传统羌历年庆典通常以释比带领羌族人民进行,但随着参与群众的多元化,一些相应的禁忌及规则被改变
[3],另外加入了一些能够吸引游客的新内容,如羌女选美、羌歌大赛等,这些后加入的内容逐渐成为羌历年庆典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在包括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影响下,羌历年传统的“请神”“送神”“献祭”等内容被压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植入性质的“感恩”“重建”“科研”等与传统羌历年关联性不大的内容。
(二)举办者与参与者
举办者与参与者的变化是造成羌历年变迁的根本原因之一。传统羌历年的举办者与参与者仅包括形成一个聚落的羌族人民自身,但在节庆旅游的影响下,羌历年的举办者从羌族民间组织者与释比逐渐变成当地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而政府则出于推动当地发展的考量,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广羌历年的文化特色,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其他民族的群众前往旅游,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羌族妇女有了较高的参与程度,羌历年的参与者群体因而逐渐变得多元化。
(三)举办目的与运作方式
羌历年原本的举办目的是为了满足羌族人民的内心需求,因而才会进行与祭祀、请神、娱乐有关的庆典及活动,而在节庆旅游的影响下,羌历年的举办目的从原本的满足羌族人民自我需求,转变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举办目的的导向作用下,羌历年的运作方式为迎合其他各族人民的需求,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原本的庆祝丰收、祈求平安逐渐转向招商引资、产品推广等,一些地区的羌历年庆典运作方式甚至已经交给相应的公司打理。
三 节庆旅游对羌族聚居地产生的影响(一)改变了当地的经济活动形式与生活方式
节庆旅游与羌历年的融合,为当地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是经济活动形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节庆旅游加强了羌族聚居地与外界的交流,也使得羌族聚居地的旅游产业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当地经济活动的多元化。羌族聚居地以其独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建筑、自然景观、文化内容等,吸引着各地游客前往观光,而观光的游客在刺激了当地经济建设水平发展的同时,也将外界的先进文化及内容带往羌族聚居地,使当地居民认识到外界的先进性与优越性,从而对羌族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4]。
(二)促使羌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节庆旅游的出现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也使原本具有特色的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则能帮助少数民族群众重新审视自身的民族文化。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一部分群众意识到,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氛围才是吸引游客前来的根本。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这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开始致力于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同时,由于节庆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当地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就改变了另一些羌族群众的认知。
(三)推动了羌族聚居地的城市化
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为提升羌历年庆典的规模,整合旅游资源,要求羌族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固定地点开展庆典活动,而人类在某地频繁的交流活动及聚集会使得当地的人口规模逐渐扩大,在人口扩大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形成城市。为使这种人口聚居的规模能够保持稳定,相关部门不仅在当地给予相应的基础设施支持,也对前往当地的群众施行鼓励政策,促使聚居地的医疗、教育、交通、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不仅提升了聚居地羌族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的城市化进程。
四 节庆旅游背景下如何保护民族传统节日(一)强调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
以羌历年为例,羌族群众是羌历年庆典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在节庆旅游背景下,保护羌历年及其他民族传统节日,必须落实羌族群众与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体地位。民族文化发展具有动态性与长期性,而少数民族的延续则是保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由此可见,在节庆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全面审视发展节庆旅游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少数民族的主体地位,对节庆旅游规模、内容的更改应听从少数民族群体的意见,并将节日内容策划的主要工作交由少数民族群众负责,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此过程中应扮演辅助角色,做好相应的协助工作。
(二)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节庆旅游开发工作必然会给当地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必然是双方面的。近年来羌历年节庆旅游开发虽然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传统文化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推动节庆旅游开发工作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加强引导工作,通过强化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控制开发进度等措施,确保经济建设、社会效益及文化传承三方面工作内容协调发展。
(三)坚持发展与保护统一的原则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当地文化与环境为代价,否则经济发展最终将失去根基。节庆旅游开发在对当地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使羌族人民及文化获得了向外拓展的机会,同时也能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建立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认识。在此基础上,只要政府能够合适的引导,就能够诱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及其他社会团体在开发过程中,也能够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形成相应的文化自觉,推动当地文化长久发展。
五 结语节庆旅游的开发给羌族聚居地造成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在提升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当地的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使羌族文化传承工作得到延续,在开发过程中应重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联系,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及整个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1]李治兵.节庆旅游与民族传统节日变迁—以羌历年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2):26-29.
[2]郑梦晴.广西隆林传统民族节庆旅游重游者市场发展研究[J].市场论坛,2016,(1):72.
[3]才海峰.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民族传统节庆问题研究[J].
旅游纵览,2018,(6):96-97.
[4]洛靖,江炎.靖州苗族传统节庆体育文化传承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8,(2):41-43.
[5]李应斌.论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的变迁—以罗平多依村布依族节日文化变迁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55.
[6]李玉臻.民族节庆旅游与民族传统节日转型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D].四川大学,2009.
[基金项目]民族节庆体育与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研究—以阿坝藏羌民族为例(ASA18-11)。